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城乡规划工作

首先,要加强领导和协调。规划是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城市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城市规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发挥规划在城市管理中的龙头作用。有城市规划修编任务的地方要组成专门班子,提供必要的支持。拿出高水平的工作成果。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搞好协调配合。加强对城市规划修编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城市总体规划及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规划搞好衔接。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其次,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培养规划人才。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提高城市规划的科技含量。城市规划的编制要有长远眼光,提高战略性和前瞻性,为经济社会发展留有余地。要改进城市规划编制的组织方式,完善城市规划的公示、听证制度,考虑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就城市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以及重大项目建设等问题。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城市规划的公开性和透明度。

第三,要依法制订和实施规划。进行规划修编的地方。首先必须对现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修编的目标和任务,并按法定程序认定、报批和备案。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服从,保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做好《城市规划法》修订工作,以及有关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法律依据。

第四,要完善城市规划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统一规划城区、各类开发区、卫星镇及城市地下空间。要发挥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保证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实施。要完善城市规划工作监督检查机制,研究建立城市规划督察员制度,建立必要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各个环节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城市规划作业:如何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1、项目委托;

2、现场调查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基础资料收集(现状地形、用地现状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人口现状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市政设施现状、公共设施现状等);

3、将收集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的现状资料绘制成图,分析现状,对现状做出分析,做出解决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的规划方案初稿;

4、初稿汇报,收集修改意见;

5、修改初稿,补充图纸,完成汇报稿;

6、业主单位邀请专家,进行成果汇报,收集专家意见;

7、按照专家意见,修改汇报稿,形成完整稿,提交业主单位报批。

城镇规划编制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改革开放以来,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规划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其中最具有革命性的是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初步形成。近几年,深圳、广州、南京等地进行了包括法定图则、概念规划等新的规划方法的尝试。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等省组织编制城镇密集地区城镇协调发展规划,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的综合指导功能、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统筹功能、对城市间竞争合作的协调功能。这些尝试一方面说明我国城市规划在迅速迈进,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共识。同时也说明城市规划的改革在向针对性、可操作性、法定性方向发展。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颁布实施,初步确立了城市规划的法制框架。经过15年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城市规划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亟待调整、修改,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新形势的要求。建设部1991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1995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的出台,确立了我国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结构框架,为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管理奠定了法制基础。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是以目标干预为主的缺少弹性的规划,尚处于物质建设规划阶段。

回顾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与国际城市规划体系发展历史相比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寻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的发展依靠城市规划体系的完善,包括从法律、技术到行政手段等一系列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完善化。城市规划体系由法规体系、编制体系、管理体系三部分组成,法规体系是基础,编制体系是依据,管理体系是手段,目的是通过依法编制、实施城市规划,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探讨有关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对城镇群规划编制体系、实施管理提出若干思考。

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中,基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区域经济复兴、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环境共保、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作为城镇群规划及其空间范围的各种研究如火如荼,近几年开展的广州市概念规划、合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江苏省三大都市圈规划、安徽省三大城镇群规划、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珠三角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等均属于城镇群规划的尝试。

1.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分析及实践

l.1现状及问题

我国现行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三方面内容。目前,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正面临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经营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两大挑战,以及我国加入wTO之后,来自国际方面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包括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和实践体系等均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理论体系来说,基础理论缺乏,而应用理论未得到充分的发展。由于我国和西方在政治、经济体制及文化背景方面有所不同,所以不能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模式,而应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体系的模式。其次,在技术体系方面,缺乏系统性的技术规范:规划编制系列不完整,且无从参照;规划的法定内容与规划管理的衔接不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管理的要求等。再次,从实践体系来说,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面对市场经济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其可操作性不强;地方性法规或者不完善,或者与国家有关规定相矛盾;规划管理方面尤其是“一书两证”管理依据、程序有待规范,以适应投资体制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需要。

2.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反思

2.1区域规划。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过四次重要的区域规划工作: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按前苏联模式,以资源开发和大型工业项目区域规划为主,在部分城市和省区开展。二是20世纪60年代,大规模的全国性各行政系统的农业区划。三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学习西方50~60年代的模式,从全国到各省市(个别到县)的国土规划。当时的国土规划虽提出国土整治问题,但仍以资源开发、生产力与城镇布局为中心,与西方的平衡区域生产力和城市发展的规划有所不同。四是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全国各省(区)开展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是研究城镇发展战略,明确省域城镇等级规模,职能结构、空间结构,提出基础设施建设要求。目前,我国尚未形成

法定化、规范化的区域性综合协调的空间规划系列。中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新形势,城市之间的竞争不再仅仅表现为单个城市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以核心城市为中心的区域整体间的竞争,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成为具有全球化意义的城市。其次,城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面临经济发展上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双重压力,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源短缺、就业压力等,快速城市化阶段城乡发展出现的新旧矛盾的交错,城市产业同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客观上需要开展区域空间规划,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模

式和城市空间组合形式,发挥区域规模经济和设施完备的优势,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2.2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城市地域内的各类资源,特别是对城市地域内的空间资源进行的整体配置和综合协调。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时期引进的,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89年12月国家《城市规划法》、1991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相关的规范陆续出台,为城市规划工作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定依据和技术规范。20世纪80年至今,全国各地已经按照5年一修编的周期,进行了三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第一轮20世纪8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城市建设为特征,重点是

弥补基础设施建设欠账,保障了随之而来的改革开放、大规模的城市发展的基本有序进行。第二轮20世纪90年代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以城市的协调发展为特征。规划既要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第三轮:2000年以来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以贯彻落实“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总体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做好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市域空间利用总体规划与空间分区管治、城市综合交通与重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城市发展与项目建设时序的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一方面说明城市规划的编制内容有着深刻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渐趋成熟。但是城市总体规划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个规划环节,其上面的规划层次(包括国土规划和区域规划)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表现为我国空间规划系列不完善,直接导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缺乏上一层次的依据,而又与下一层次规划缺乏良好的衔接。

为加强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依据,在《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中,加入了城市所在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并于1994年8月出台了《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近年来,国家为强化土地管理、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的需要,接连出台了若干个重要文件,均涉及到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相协调的问题。一是国发[1996]18号文:“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切实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二是国发[1997]11号文:“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是国发[2004]28号文:“切实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乡规划的相互衔接。”由此可见,国家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国土规划工作均高度重视。但是,二者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分歧,如在规划范围、规划期限、用地指标控制以及用地分类等方面,均存在不完全可比的问题;同时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城市总体规划是对影响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等进行专题研究,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因此,新时期的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公共政策,而不再是单纯的建设项目规划。

2.3近期建设规划。随着城市总体规划由过去的规模规划向战略规划、政策规划、控制规划转变,其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目前的总体规划更加注重对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的研究,注重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途径的研究,注重对城市总体框架和功能的控制,注重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突出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规定,充分体现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在此背景下,近期建设规划亦发生较大变化,由过去城市总体规划的附属品转向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必要步骤,统筹安排城市近期建设项目的规模和时序。针对近期建设规划地位和作用的转变,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从端正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城乡规划调控作用的高度,强调了近期建设规划的重要性。随后建设部等9部委将做好近期建设规划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的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各级城市人民政府抓紧编制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的设想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的建构和完善,应为城镇的发展提供长远性、前瞻性、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和蓝图,同时还应从城市规划实施管理角度出发,为城市的宏观总体控制和常规性管理提供法定依据。规划必须具备原则指导下的应变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应对性。对于不同区位、不同资源票赋、不同规模、不同职能、不同类别、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能够区别对待。为此,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可以分为战略规划、规划编制和图则制定3大部分。战略规划可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城镇协调发展战略规划等,为法定规划提供前瞻性、战略性思路和支撑。规划编制应该分法定系列和非法定系列;图则制定可以分法定图则和工作图则。规划编制是图则制定的依据,是图则的政策、技术支撑;图则是规划的法律表现形式,是规划意图的法律化,为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提供直接依据。

2.1规划编制

规划的编制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满足规划实施管理的需要,科学指导城市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宗旨。试图把所有实际需要的各种类型的规划包含在一个系列里,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应该将整个规划编制系列分为规划编制法定系列和非法定系列。法定系列指各类城镇一般均需编制的规划,这些规划上下层次互相衔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城镇实施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非法定系列是整个规划编制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这些规划之间并不一定存在有机的联系。按其深度而言,同一个规划,可能既有属于总体规划层次的内容,也有属于详细规划层次的内容。对于它们的类别、任务、内容和深度等不宜做统一规定,应按城镇实际需要编制,为法定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

2.1.1法定系列。包括区域空间规划、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规划、详细规划等7层层次。从规划的地域范围讲,区域空间规划是市(县)域或者跨行政区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规划是城镇的;分区规划是城市片区性的;详细规划是地段性的。从规划的作用角度讲,区域空间规划是战略性的空间结构规划,以发挥上级政府的监督职能;总体规划是城市功能控制性的用地布局空间结构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是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建设规划,是对总体规划的深化、细化和落实。

2.1.2非法定系列。非法定系列的规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按专业编制的,有按地区编制的,还有按有效期限编制的,不必强求统一。但这些规划,可根据各个城镇的特点和不同时期的需要而编制,例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项目选址规划、各种专业规划、各类特定地区的规划、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等。

2.2图则制定

规划管理要做到依法行政,真正能够直接起到管理依据和作用的,主要是近期建设规划、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是宏观层次的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整体构想,起原则指导和调控作用。近期建设规划是总体规划实施的阶段性具体安排,具体指导城市土地有序利用和项目的科学建设;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深化,是总体规划意图的具体体现,应该在规划实施中起直接的控制作用。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使近期建设规划、控制规划和详细规划法制化,赋予它们“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法律特征。但由于规划管理面对的是极其复杂且不断变化的城市,规划

必须既有原则的刚性,又有灵活的弹性。也就是使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规划的成果成为法定条文和图则,使详细规划成为工作图则,它们具有不同的审批程序,不同的法律地位,不同的法律效力,起不同的作用。

2.2.1法定图则。法定图则是在控制规划基础上,根据有关法规制定的,是控制规划的法律表现形式。法定图则是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实施规划意图的主要手段。控制规划由于其图纸、文字繁多,其图纸和解释性说明并不能直接成为法定图则,只宜作为技术文件,成为法定图则的说明和技术支撑。法定图则应由有关的地方法规规定其法律地位、作用和审批、修改等程序,确保其法律效力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同时制定其实施细则,规定法定图则的土地分类、建筑物分组及其适宜建设的兼容性,以及土地使用强度和建筑形态要求等。法定图则是规划编制、规划立法和规划实施管理三者的结合。

2.2.2工作图则。工作图则是规划管理部门日常进行规划实施管理的工作依据,是对法定图则的补充。工作图则就是经过规定程序审批的详细规划的图纸和文本。工作图则更详细地对用地性质做出安排,规定应该建什么;更具体地规定地块的开发强度和控制指标;更详细地规定建筑物与周边的关系;更具体地提出建筑形态的要求等。工作图则的土地分类可以是“国标”的小类。工作图则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导则。用法定图则把必须管的管住,而工作图则是在遵守法定图则的前提下,给行政管理以适当的灵活性,既便于操作,也可通过行政管理弥补法定图则之不足。

3.城镇群规划编制框架研究

3.1城镇群空间内涵

我国的城镇群主要有两种典型形式:一是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的都市圈为代表,由自上而下的城市扩散和自下而上的农村城市化两种力量结合而形成;二是以大城市地区为代表,特别是核心城市非农业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地区,聚集和扩散两种过程均十分明显,城市边缘组团和卫星城发育明显,城市周边地区与城市核心地区之间联系紧密,城乡一体化程度深。

3.1.1城镇群的空间界定。城镇群是由中心城市和外围非农化水平较高,与中心城市存在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临接地区两部分组成。中心城市的确定,首先需划分出城市实体地域,凡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可视为中心城市。对于建成区面积占市区面积10%以上的城市,将包围中心城市的县级行政单元作为中心县,视其为城镇群的组成部分。

3.1.2城镇群的功能整合。城镇群是由强大的中心城市及其周围邻近城镇与地域共同组成的高联系强度的一体化地域,但是并非有了强大的中心城市就能构建成功的城镇群。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组织起来的协调分工是城镇群整体优势确立与和谐运作的基础。在日常城镇群范围内,重点是围绕中心城市的日常生活、生产与环境职能构筑一个完整的城市功能体。在城镇群范围内,建立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是实现城镇群的战略核心。城镇群既可视作城镇群体空间的基本经济地域单元,也可视作一个基本的生态单元,其在更高层次与更大的范围内还必须与其他城镇群实现进一步整合。城镇群在区域城镇群体空间中的整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表现出更多的网络状发展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更大的城镇紧密联系空间。若干个城镇群间类似作用的结果就是大都市连绵带的生成与生长。

3.2我省城镇群规划实践

城镇密集地区城镇协调发展规划的制定,目前在我国刚刚起步。我省城市规划实践方面,1996年编制了《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首次提出“二线三片”的城镇空间布局形式,从理论、法定两方面明确了我省三大城镇群概念。近年来,城镇群规划在规划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我省皖中地区、皖江地区、京沪铁路安徽沿线地区,是全省城镇化发展较快且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2000年,按照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二线三片”空间总体布局,省建设厅组织开展了这三个地区的城镇群布局规划研究工作,从战略层面明确区域城镇布局规划的强制性内容,指导三个地区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区域基础设施建

设,协调城乡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2003年在三大城镇群空间布局战略规划指导下,开展编制马芜铜城市群规划。通过规划编制和实施,实现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最优,推进跨省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资源有效配置和利用、人居环境共保、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过近年的探讨和发展,我省以大中城市为核心的城镇群实际已经或正在形成中,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中心城市的迅速扩张、开发区的建设、郊区化的作用、乡镇企业的发展、政府的城乡一体化政策和城市市场体系的建设等。其中前三种力量主要来自城市,第四种力量来自乡村,第五、六种力量把自上

和自下的力量联系起来,这与西方城镇群的形成机制有所区别。城镇群的日渐形成,迫切需要科学的规划引导其健康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3.3城镇群规划编制框架

城镇群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基础之上建立的,但又区别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框架,因为城镇群地域范围有其特殊性,也有其规划的特殊性。其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如何更好地发展城市,从社会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角度解决城市问题。城镇群规划编制框架由结构性的政策规划和发展性的开发规划二级结构组成,与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结构框架中的规划编制法定系列相对应。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结构框架中的非法定系列可根据城镇群发展的具体情况作专题研究。从整体上来说,政策规划指导发展规划,是发展规划编制的依据。政策规划和开发规划又分别由政策规划(开发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

划、重点地段规划组成。4个层次组成政策规划是一种结构性规划,主要确定宏观区域发展政策,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政策、人口就业政策、社会服务发展政策、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政策、人文与历史保护政策等。开发规划包括4个内容与政策规划相对应,并分别以对应的政策规划为依据,同时以开发规划的上一层次为依据。就城市规划编制来说,政策规划(开发规划)、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涉及区域规划、战略规划、总体规划3个规划层次;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规划涉及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规划3个规划层次。

4.城镇群规划实施管理

4.1.跨行政区规划的组织管理问题

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客观上存在一个如何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以及统一实施的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跨行政区区域规划的组织管理问题,也是影响此类规划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国外,解决这种跨行政区规划的组织管理问题的普遍做法是建立相应的跨区管理机构,如“区域建设委员会”“城市联合委员会”等。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建立跨行政区管理机构很有必要。关于跨行政区区域规划的组织管理,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迄今为止,我国跨行政区域规划的法制化建设仍十分落后。国外的成功经验表明,成功的区域规划尤其是跨行政区规划的实施与管理,都是通过立法,具有严格的法制基础。区域规划作为对未来时空范围内经济、社会、人口、空间、资源、环境等方面发展协调的总体战略,它不仅是一项技术过程,而且是一项政治过程,是一种政策行为和社会行为。

4.2行政区体制改革设想

在我国,不合理的政区体制也是造成区际利益冲突的重要因素。1980年代以来,在全国普遍推行“市带县”体制。“市带县”体制的本意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组建各种等级、各种类型的城市经济区。由于在现有的体制背景下,市带县体制就其本质上讲,还是地方政权的一种存在方式,是城市行政区而非经济区。在实行市带县的地区,原来没有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的市县,现在却有了明确的等级关系,故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系列市县利益冲突。从开展跨行政区区域规划的角度看,要彻底解决这类地区的利益冲突问题,除了有关方面的改革外,还必须配合着行政区体制改革。1990年代,我国特大城市行政区划

开始作出调整,由于我国法律规定直辖市下不能设市,所以只得采用改县为区的方法。“撤县改区”模式逐渐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推行开来。但是“撤县改区”模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造成城市持续向外蔓延,耕地资源大面积锐减;二是混淆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出现假性城市化现象;三是撤县改区有可能对原县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撤县改区”模式尚有待完善。

4.3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共建步伐

提升城镇群的综合竞争力,首先是加快区域性基础设施共建步伐,它是城镇群协调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前提。建设过程中,一是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在城镇群规划和区域性专项规划指导下进行;二是创新机制,解决好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三是建立专门的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基金,成立具有经济调控能力和投资管理能力的协调机构,提高建设资金利用率。

村庄规划如何做?

现在全国有些地方整在合村并居,有的地方整准备着合村并居。未来农村已慢慢取消了,必须是达到城镇化才是最好目标,除了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应该全部合城一个大型城镇,一步到位。

有些人还是恋村,还想住着两层小洋楼,合村并居第一就是整合有限的土地资金,减少宅基地大量浪费土地的问题,你还想建成成排的小洋楼能省出多少土地来?

随着合村并居的展开,农村的一家一户的耕作方式也可能会改变。下一步可能有些平原地方可能会走集体统一耕种的路子,合村并居后土地也要整合连片,更适应大型机械化耕作,农田有百分之几的人就能耕作,还许村里会购买农机,免费为农民们耕种,农民们只负责少量的农机折旧摊销和机物料的摊销,农民们就完全的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了,土地仍是你的,收入也不会少,你完全可以放心的出外打工。

农民们将不在有农具了,就不存在住高楼存放农具的问题了。你要是想搞养殖,种经济作物村里也会给你安排的,仍然可以从使你喜欢的职业,只是改变了居住条件,有什么不好呢?

有人会说了,村里不可能去买农机,也没钱去买农机,只要你能完成合村并居,土地整合成连片的大方田政府会补助的,家庭农场就能获得补贴何况是几千几万亩的大方田呢?

虽然这只是纸上谈兵,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国家鼓励土地流转、家庭农场、合作社形式,还有土地托管等多种办法的试验,都是要根据眼前农村情况找出一种较好的方式,我认为这种方式最好,因为不存在有人赚你的钱,村集体是免费给你耕种,你付的费只是物料油品和司机的工资,还有应有的机器折旧摊销,你不放心可以参加管理。

村庄不宜规化成小村庄,应该建大型社区,大型城镇,如果条件暂时达不到就不要规划,等条件成熟之后在规划也不迟。首要是解决土地集中耕种,让农民们共同富裕,共同致富才是首要的。

我国全面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行动被摆在 社会 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位置,始终把握为农民而建的建设方向,建设乡村,规划先行,所以国家明确要求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所有村庄建设必须要先编制好规划,然后再按照规划要求去建设,对没有编制好规划的村庄,要严格按照县乡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用途管制和建设要求进行建设,绝对不允许私建和乱建现象的发生。

农村点多面广,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所以规划村庄必须要立足于实际和现有基础,要明确村庄合理布局分类,要因村施策,不搞千村一面,要尊重乡村现状,保留乡村特色风貌,,要注重保留乡土味道,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 历史 文化名村名镇,规划一定要本着为农民而建的原则,要尊重农民意愿,要严格规范村庄撤并,不搞大拆大建,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上楼,不刮风搞运动,稳扎稳打,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真正实现乡村规划有利于村庄长远发展,造福于农民,让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更舒适,更安全。

我国对农村实施的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全面农村现代化,村庄规划,必须要考虑到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紧密相结合,做到一体化设计,一并推进,要做到村庄整体经济与 社会 发展相衔接,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努力盘活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守住农村耕地底线,保护好林地。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农村生态文化,开发和挖掘村庄地域特色文化,健全和发展村庄 旅游 业,加强村庄综合交通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加强农村基础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均等化。

2021年,我国会对己编制好规划的村庄,要进行全面乡村建设,首先是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村庄内主道,巷道,入户道的建设,并同时建设好亮化,绿化,美化,排水等配套工程,加强村庄清洁能源建设,铺设排污,自来水和燃气管道,继续推进燃气入户,农村厕所改造和加强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加大农村数字化建设,推进千兆宽带入户和4G网络覆盖率。努力提升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并与城市公共服务相衔接,并逐渐实现并轨,达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村庄建设同时,还会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的农房抗震改造,并准备在三年内完成全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任务。通过乡村规划和建设,让农村迈入现代化,最终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农业高质高效的目的。

村庄规划应当与城市一样,唯一不同不能盖高楼。高楼成片的那不是新农村,而是小城镇!村庄首先设计好排水管道,也要作到雨水与污水走不同的管道,新规化农村住宅应当两层小楼并带小院。同时村内要建一小公园,方便村民生活。同时新农村小楼顶上都统一建一小型太阳能发电厂,让农民每家使用上绿色资源。新农村建设不要搞一刀切,全部都有设计出自己的特色。

村庄规划如何做?

村庄规划是村寨建设前期重要的基本工作,上级根据村寨规划进行立项拨款,村寨建设是公共事业,建设费用基本是依靠项目资金,规划要全方位进行规划建设。一般村寨建设主要有:

1、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一是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要实现通组路、串寨路和连户路,三路相接自然,路路各具特色。二是给水设施建设,设计供水池,输水管道铺设到各家各户,形成一个户户有水吃的供水网络体系。三是沿进寨公路路面两旁修建排污沟。四是电力设施设计,规划进寨公路面路灯、休闲场所灯、文化活动广场路灯等。五是寨内设置垃圾环卫箱,做到垃圾不乱扔、乱倒,乱存、乱放等现象。

2、农房建设规划,推广节能建设材料,适合农村特点,体现地方特色,避免单一、呆板的格局,做到人畜分离,功能完善,环境美观,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在农房建设规划中注重旧农房整治改造、庭院整治和庭院美化。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主要是村寨小公园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体活动小广场建设、卫生室建设、公共厕所及垃圾池建设、村小超市及小商店建设等。

4、村寨绿化、村寨美化 、村巷亮化和村寨环境卫生的规划设计。

村庄就是农村,农村规划如何做,全国各地区,每一个农村都不一样,农村不能城镇化,农村应该田园化,花园化,每一个农村都要符合本村的条件规划,在众多的村庄中有一点是相通的,道路硬化,道路两边绿化,修建道路时要规划好自来水管道,生活污水管道,家家户户要通自来水管道和排污管道,规划宅基地房屋时,一定要根据本村的人口土地面积,独门独户,家家户户前面有庭院,庭院内能放下农机具,房屋内能有储藏粮食的空间,村庄整齐,家家户户的前后左右规划好60一80的绿化带,进出道路,路面硬化,村庄内有公园,菜市场,小型超市,老年活动场所等,规划好后的村庄象花园一样,美丽,漂亮,这样的村庄应该大家都喜欢吧。

百姓想的田地家在一起,像庄园般的环境,相关部门同意?

村庄规划是一种对落地性要求很强的规划,适宜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具体现状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及方案。 首先,需要深入村庄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入户访谈、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次、多形式的调查,全面、准确地了解村庄发展现状,并尽可能广泛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意愿。第二,根据调查资料,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问题归纳总结。针对居民收入、居民结构等一些可量化的指标,采用数据分析法,以分析图表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针对用地现状、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资源现状等可视化的指标,采用图纸分析法,以现状分析图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最终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与结论的整合,结合上位规划与村民意愿,归纳村庄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第三,以问题为导向,以五大发展目标实现为基础,构建发展模式,形成发展战略及发展思路。第四,在发展思路确定的基础上,具体落地空间、土地利用、基础设施、服务设施、产业、景观风貌等的规划和设计。规划应充分征询民意,尊重村民意愿,保护村民权益,引导村民参与。绿维文旅具有甲级城乡规划资质,是业内最早研究乡村振兴的企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受到业界好评,绿维文旅作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全程服务商,具有多年的村庄规划经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村庄规划、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以及休闲农业、乡村 旅游 、农庄、酒庄、农场、民宿客栈等项目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

那是国家的大事,我们一个草民无从谈起

科学规划

落实当地情况了再做决定,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城市规划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他城市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应遵循和坚持以下原则: 1.整合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关系的整合原则。 (1)应当使城市的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计发程序问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 (2)要正确处理好城市局部建设和整体发展的辩证关系。要从全局出发,使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科学考虑城市各类建设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城市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等,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3)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辩证关系。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形成发展、改造更新的过程,城市的近期建设是远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要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4)要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注意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市容环境卫生建设,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城市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自然景观;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以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城市发展为代价,避免重复“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要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同步进行。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保持人与自然相互协调,既是当代人类的共同责任,也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原则。 2.经济原则 城市规划要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 (1)要本着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做到精打细算,珍惜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尽量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土地是城市的载体,是不可再生资源。 国耕地人均数量少,总体质量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必须长期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方针。 (2)要量力而行,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对一些重大问题和决策进行经济综合论证,切忌仓促拍板,造成不良后果。 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占用与能源消耗过大,建设行为过于分散,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因此,在城市发展中要把集约建设放在首位,形成合理的功能与布局结构,加大投资密度;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转让;处理好土地批租单元的改进、产权分割下成片开发的组织形式,提高对城币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矛盾的预见性,为城市更新预留政府控制用地,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安全原则 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城市规划要将城市防灾对策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 (1)编制城市规划应当符合城巾防火、防爆、抗震、防洪、防泥石流等要求。在可能发生强烈地震和严重洪水灾害的地区,必须在规划中采取相应的抗震、防洪措施;特别注意高层建设的防火防风问题等。 (2)还要注意城市规划的治安、交通管理、人民防空建设等问题。如城市规划中要有意识地消除那些有利于犯罪的局部环境和防范上的“盲点”。 规划是一门综合艺术,需要按照美的规律来安排城市的各种物质要素,以构成城市的整体美,给人以美的感受,避免“城市视觉污染”。 (3)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协调,保护好城市中那些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设施、名胜古迹的同时,也要注意体现时代精神,包括使用新材料、新工艺,让二者结合“神似”而不是“形似”。 (4)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协调,建筑格调与环境风貌的协调。城市规划需要通过对建筑布局、密度。层高、空间和造型等方面的干预,体现城市的精神和气质,满足生态的要求。 5.社会原则 所谓社会原则,就是在城市规划中树立为全体市民服务的指导思想,贯彻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促进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原则,尽量满足市民的各种需要。 (1)设计要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人是环境的主角,让建筑与人对话,引人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交流联系的空间,使市民享受充分的阳光、绿地、清新的空气、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这种富有生活情趣和人情味的城市环境,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面向21世纪的规划和建设的目标。 (2)是要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设计。城市设施不仅要为健康成年人提供方便,而且要为老、弱、病、残、幼着想,在建筑出入口、街道商店、娱乐场所设置无障碍通道,体现社会高度文明。 国目前和将来都是老人和残疾人较多的国家,在城市中推广无障碍设计,其意义尤为重要。

如何做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规划工作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在编制总体规划前,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对城市发展H标、方向和内容提出原则意见,作为总体规划的依据。大中城市根据需要可以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可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步骤。城市规划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如下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

(一)城市规划纲要的内容

I.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

2.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3.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

4.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纲要成果以文字为主,辅以示意性图纸,比例为1/2.5万—1/10万。

(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对市和县辖行政区范围内的城镇体系、交通系统、基础没施、生态环境、风景旅游资源开发进行合理布置和综合安排。

2,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入口及用地规模,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

3.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确定市、区,中心区位置。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结构和布局,编制城市交通运输和道路系统规划,确定城市道路等级和于道系统、广场、停车场及交叉路口形式。

5.确定城市供水、排水、防洪、供电、通讯、燃气、供热、消防、环保、环卫等设施的总体布局及综合协调。

6.确定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

7.做出人防、抗震、防灾规划。

8,确定自然保护地带、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出保护和控制范围,提出保护措施。

9.各级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保护规划。

10.确定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控制旧城人口密度的要求和措施。

11.对规划区内的农村居民点、乡镇企业等建没用地和菜地,牧、林、果用地及副食基地统筹安排,划定绿化地带和隔离地带。

12.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提出规划实施步骤和方法。

13.编制近期建设规划。

总体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及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图纸包括城市现状图、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道路交通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及近期建设规划图。

图纸比例如何编制好城乡规划:大中城市为l/10000—1/25000,小城市1/5000—1/10000,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为1/50000-1/100000。

(三)市域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1,摸清市、县域的基本情况,分析发展条件、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发展战略及目标。

2.市、县域城镇化水平和途径的预测;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提出近期发展的重点和生产力的布局。

3.确定区域基础设施的发展目标及布局。

4.提出实施规划的技术、经济政策和措施。

(四)分区规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土地使用性质、人口分布、建设用地的容量控制指标。

2.确定市、区级公共设施的分布及用地范围。

3.确定城市主、次于道的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及交叉口、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和控制范围。

4.确定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高压电线走廊、对外交通设施、风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的保护要求。

5.确定工程干管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分区规划的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图纸包括规划分区图、分区现状图、分区土地利用规划图、各项专业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5000。

(五)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

(1)详细确定规划地区各类用地的界线和适用范围、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的控制指标;规定各类用地内适建、不适建、有条件建的建筑类型,规定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

(2)确定各级支路红线位置、断面、控制点坐标及标高。

(3)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4)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细则。

控规文件包括土地使用与建筑管理细则和附件,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图纸包括规划范围现状图、控制性规划图。图纸比例为1/1000-1/2000。

2.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和绿地的空间布局、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化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修建性详规文件为规划设计说明书。

图纸包括规划范围现状图、规划总平面图、各项专业规划图、竖向规划图、反映规划设计意图的透视图。